MongDB介
MongoDB新版本3.0.12 2016年05月09日
MongoDB新版本3.0发布,2015年3月3号.新的存储引擎为WiredTiger,老的存储引擎更名为MMAPv1,也是目前默认的存储引擎
基于分布式文件存储的数据库。 C++ 语言编写
创建数据库文件夹与日志文件
在和bin目录同级的目录下面建一个data文件夹,data文件夹下面分别建立db和log文件夹来存储数据文件和日志文件【ps:也可以建立其他文件夹,自己知道在什么地方即可】.在和bin目录同级的目录下面建一个mongo.config文件(编码格式为utf8无bom格式,否则会报错),作为mongodb的配置文件。[ps:在启动的时候会用到]
其中logs存放日志目录,mongo-data存放数据,config存放配置文件
启动MongDB
启动MongoDB有2种方式,一是直接指定配置参数,二是指定配置文件
根据mongodb服务器指定的配置文件,执行mongod启动
打开服务
mongod --config /opt/MongoDB/mongodb-ubuntu1604-3.2.9/mongo.conf
##进入
#成功启动MongoDB后,命令行窗口输入mongo,就可以进行数据库的一些操作
常用命令:
显示命令
mongo
show dbs:显示数据库列表
两个数据库,一个名为admin,一个名为local
show collections:显示当前数据库中的集合(类似关系数据库中的表)
show users:显示用户
use <db name>:切换当前数据库,这和MS-SQL里面的意思一样
db.help():显示数据库操作命令,里面有很多的命令
db.foo.help():显示集合操作命令,同样有很多的命令,foo指的是当前数据库下,一个叫foo的集合,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命令
db.foo.find():对于当前数据库中的foo集合进行数据查找(由于没有条件,会列出所有数据)
db.foo.find( { a : 1 } ):对于当前数据库中的foo集合进行查找,条件是数据中有一个属性叫a,且a的
注释: 参数解释: --dbpath 数据库路径(数据文件) --logpath 日志文件路径 --master 指定为主机器 --slave 指定为从机器 --source 指定主机器的IP地址 --pologSize 指定日志文件大小不超过64M.因为resync是非常操作量大且耗时,最好通过设置一个足够大的oplogSize来避免resync(默认的 oplog大小是空闲磁盘大小的5%)。 --logappend 日志文件末尾添加 --port 启用端口号 --fork 在后台运行 --only 指定只复制哪一个数据库 --slavedelay 指从复制检测的时间间隔 --auth 是否需要验证权限登录(用户名和密码)